2009年5月16日,星期六。雨后初晴,多云,空气湿度大。天气转晴,不必担心下雨,但气温较高,稍有不利。
自上月25日万宝山之行后,因为妻子腰部受伤,再没户外过。五一期间,驴子们探出来一个新线,从石板岩到朝阳,再上到山西张家凹,从南伏岩或高家台下,传说风景异常险秀,看了他们的片子,更加心驰神往。这次和驴头们一合计,带一帮没走过的人走走这个新线路。
路线::开车到石板岩乡高家台村——仙霞谷上山——到南水段村——转回头走沟北岸的大路——东垴坪村——村后小路上到山顶——山西省平顺县东寺头乡南凹村——张家凹村——小张家凹村——林州苇池凹村——朝阳村——石板岩。
起点:石板岩乡高家台村,小桥南端路口向西。
终点:石板岩乡石板岩村,乡政府所在地。
路程:全程大约25公里,历时8.5小时。
强度:四星级。
A 费:每车8人,每人13元车费。
攻略:从林州市区开车出发,走林石线到石板岩,向南走石桃线直达高家台村下车。
从村子南头小石桥南端,向西走仙霞谷到南水段村,从南水段向东走沙石公路到东垴坪村,找到上山的路口,直接向北从村子后的小路登山。
我们为了看水,走了仙霞谷。如果想走近路,可以直接从高家台村小石桥的北岸,走石板栈道直达东垴坪,要快1个多小时。
以前几次到南水段,沿路都打听上到山顶的路,村民说有路,但十几年没人走了,估计不好走。但从这次来看,小路非常清晰,无岔路,风景秀丽,非常值得一走。
上到山顶向右走,看到一棵非常大的小叶杨,那是一标志,可以在下面休息,然后从这里可看见张家凹。
南凹村、张家凹村、小张家凹村等几个山顶的小村子,虽然隶属于山西,但都是林州人灾荒年逃到山西的,口音和林州石板岩无二,并且他们赶集买货都要到石板岩。
从地图上看,南凹村、张家凹村、小张家凹村等几个山顶的小村子,就像插入林州石板岩乡的拇指,从山下高家台村上山,到山顶这几个村,在下山到朝阳村,基本是个南北直线。
拔高两个过程:
从高家台村开始拔高,起点海拔没有实测,我估计有600米,到达二崭上东垴坪村,估计海拔有1000米,第一次拔高400多米。
从东垴坪村开始第二次拔高,到山顶最高处的海拔是1600米,绝对拔高600米。两次拔高超过1000米,强度较大。
水源补充:山顶几个村还有人烟,冷水热水都可补充。
手机信号:基本正常,山谷中没有。
时间段落:
9点10分,从高家台下车,开始徒步。
10点30分,到南水段村。
11点15分,到东垴坪村,因为前面有更高的路,放弃了在这里午餐。
13点10分,到山顶,午餐。
13点41分,到达大杨树下。
14点05分,到达南凹村。
14点15分,到达张家凹村。
14点33分,到达小张家凹村,补充水分并短暂休息。
15点01分,到达一个没有人烟的无名小村。
15点15分,开始下山。
16点30分,到达苇池凹村石桃线水泥公路。
17点01分,到达朝阳村。
17点40分,到达石板岩村。
仙霞谷小水电站后,石梯
水电站的小水渠
爬岸
从这里也可以直接钻过来,这样省了爬岸
援助之手
青青河边草
白龙入潭
南水段村休息
好久没登山的老友刘文,看他手里,收获的是“地骨恋”。
从东垴坪村开始二次拔高,这个强度有点大。
开始是笑容
太行不仅雄伟,也有秀丽
绝壁栈道,中间看:祥子、美驴、举手的是谁?
天然的岩壁画,大家说像什么?
石壁
最后收队的老李和累的一塌糊涂的小女孩,她第一次登山,不到半途,就把带的2瓶水全部喝完了。大量的饮水,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出汗带走盐分,很容易造成虚脱,下次可要注意。
快到山顶,风景愈加秀丽
将近山顶处,平坦路上的小庙
登山队员把食品放在“威震洪山”的小庙前,给好久没有香烟的山神好好享用一番
一指峰
大峰和小峰
同伴说,此地颇有张家界的味道了
群峰拱绕
一柱峰
绝壁上的石梯
大胆的摄友,立在悬崖边拍摄
刀尖峰,对面是林州四方垴
此峰最美。山下是东垴坪通往高家台的公路,在远处是贤麻沟的山顶公路
放大了看刀尖峰
石门关隘
石门后有巨大的门闩洞,可见当年这里曾经有人设防
巨大的小叶杨树,路在树下
好久不登山的老刘,今天还行
通过松树望过去,那山顶的小庙也是一个标志,到小庙向左走
路遇山西老乡
孤独的林二哥,嫂子不陪他了
野地黄花
张家凹的村名牌
曾经的希望小学,现在一个学生也没有了
回头看张家凹村
小花们在地里挖野菜,据说是叫苦菜
远处就是小张家凹村
山顶农家
编筐子
这户人家把自己家所有的暖瓶都拿出来,给我们补充水分
标志性的小庙,从这里向左走到朝阳下山口,向右走到南伏岩下山口
雨后山顶路,水中有云
到前面岔路后向右走
没有人烟的不知名小村
终于看见了熟悉的鲁班壑,要知道,这是在山西看林州的鲁班壑
从这片松林边下山
下山口,海拔高度1602米
经纬度,北纬36.08.750,东经113.41.906
方向几乎正东
下山路上看到的石鞭
半山腰的山神庙,修建于清朝咸丰年间
小庙旁的石券门,又一处关隘
站在券门边可清晰的望见山下的苇池凹村和稍远处的朝阳村
终于下到了苇池凹村,不用再走下山的湿滑路了
苇池凹的村民
农家厨房
朝阳村
朝阳沟下山
评论